球场骂战升级:天津极端球迷再惹争议

天津球迷又“出圈”了!这次不是为球技,而是因为不堪入耳的谩骂。韦世豪夫妇遭遇人身攻击,竟然被骂到落泪;成都的王秋明,也没能躲开另一拨极端球迷的口舌攻击。这些“足球流氓”的存在,正在让中国足球陷入难堪的境地。

韦世豪夫妇怒怼足球流氓,职业足球市场化挑战再掀波澜

尤其是天津一役,本应是绿茵较量,却因极端球迷的过激行为,将津门虎拖入舆论风暴。球队本来就因运营问题处于托管状态,这下更是雪上加霜。靠不住企业,离了政府也玩不转,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熟悉?

足球产业能脱离地方政府吗?根本不可能!

我们来看看欧美足球的“教科书案例”。即便是财大气粗的英超球队,每次涉及俱乐部买卖,光交易双方达成协议可不够。通过英足总、英超官方的审查关只是第一步,接下来还得取得地方政府的特批许可证!理由很简单:俱乐部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早已深度绑定,政府不点头,收购就没戏。

这背后的逻辑?归根结底,足球俱乐部从来不是孤立的商业体,在地方社区中,它是经济催化剂、城市形象工程,也是情感纽带。脱离政府?不存在的。试想,如果球迷为所欲为,随意挑事,谁还敢接手运营?没有企业愿意拿真金白银来填这种无底洞!

市场化绝不是抛开政府的借口

足球真能完全走向市场化吗?答案显而易见:不能!别说中国足球了,就算欧美这种职业足球体系的标杆,也从未试图真正“去政府化”。俱乐部需要强大的社会资源,需要政策护航,政府这艘“大船”,谁敢轻易放手?

话题回到中超,这里的托管状态比比皆是,各类风险体系还不健全。企业投资被足球流氓搞得苦不堪言,赔了声誉又折钱,早晚得不了了之。连这样的基本关系都认不清楚,中国职业足球又凭什么追上那些基础扎实的苏超、苏甲?

韦世豪夫妇怒怼足球流氓,职业足球市场化挑战再掀波澜

中国足球想要崛起,不仅需要好球员,更需要理性的球迷和更加务实的产业认知。对极端球迷的纵容,只能让这个已经伤痕累累的联赛更加举步维艰。政府、企业、球迷,这三方只有相互制衡与合作,职业足球才能有未来!